所在位置:首頁 > 清風(fēng)時評 > 正文

居安思危 處盈慮虧

《新五代史》卷五十四《馮道傳》記載了馮道勸諫后唐明宗的事。道嘗戒明宗曰:“臣為河?xùn)|掌書記時,奉使中山,過井陘之險,懼馬蹶失,不敢怠于銜轡;及至平地,謂無足慮,遽跌而傷。凡蹈危者慮深而獲全,居安者患生于所忽,此人情之常也。”馮道用自己的親身經(jīng)歷,勸諫明宗在承平之世更要臨淵履冰,可見其深諳生于憂患、死于安樂之道。

唐人杜荀鶴寫有《涇溪》一詩:“涇溪石險人兢慎,終歲不聞傾覆人。卻是平流無石處,時時聞?wù)f有沉淪?!贝嗽娡瑯痈嬖V人們要居安思危、處盈慮虧。通常情況下,人們處于危險之中,容易保持清醒,而當太平之際卻容易放松,這時恰恰蘊藏著危機和禍患。因此,為官做事千萬不能放松警惕,“在無石處”也要保持謹慎之心。

五代時的錢镠功成名就時,于臨安故里興造第舍,窮極壯麗,歲時游于里中,車徒雄盛,萬夫羅列。其父寬每聞镠至,走竄避之,镠即徒步訪寬,請言其故。其父寬曰:“吾家世田漁為事,未嘗有貴達如此,爾今為十三州主,三面受敵,與人爭利,恐禍及吾家,所以不忍見汝?!卞X寬的話發(fā)人深省。

千里之堤,以螻蟻之穴潰;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煙焚。誰不保持惶惶之憂,誰就可能在放松懈怠、忘乎所以中滅亡。后唐莊宗李存勖在危難之時打敗對手,建立后唐,卻在成功之時寵信伶官,身死兵火之中。歐陽修有感于此,寫下史論名篇《伶官傳序》,其目的就是警示后人以史為鑒,不要再犯莊宗之類的錯誤。其文寫道:“方其盛也,舉天下之豪杰,莫能與之爭;及其衰也,數(shù)十伶人困之,而身死國滅,為天下笑。”李存勖的一生告誡我們:“憂勞可以興國,逸豫可以亡身”。

備豫不虞,為國常道。作為一個生于憂患、成長于憂患、壯大于憂患的政黨,我們黨始終牢記“有備無患、居安思?!钡臍v史警示。習(xí)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(diào):“要增強風(fēng)險意識、強化底線思維,要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,把解決問題的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,把各項工作做得更扎實一些?!闭怯辛说拙€思維,才能有備無患、遇事不慌,牢牢把握主動權(quán)。

現(xiàn)實生活中,禍患一般不會以明顯的方式進入,總是在人們最放松、最安逸、最不加防范的時候慢慢積累和疊加。如果黨員干部不懂得“居安思危、處盈慮虧”的道理,總是看到形勢一片大好,危機和禍患就會以出其不意的方式降臨。從一些風(fēng)險事故看,陶醉于舒服安樂,喪失憂患之心,就會導(dǎo)致問題滋生,造成矛盾激增、風(fēng)險爆棚。那些干群關(guān)系矛盾的地方,那些安全事故多發(fā)的單位,背后都有少數(shù)黨員干部缺乏底線思維、未能防微杜漸的原因。

越是行穩(wěn)越能抵達遠方。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我們?nèi)砸獔猿值拙€思維,做好較長時間應(yīng)對外部環(huán)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。凡事從最壞處著眼,做最充分的準備,下好先手棋、打好主動仗,才能治病于未發(fā)、消禍于未萌。(桑林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