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的教訓②《出師表》:親佞亡國
漢朝經(jīng)歷“文景之治”、漢武帝稱雄后由盛轉衰,最終陷入烽火四起、三國紛爭,諸葛亮在《出師表》中云:“親賢臣,遠小人,此先漢所以興隆也;親小人,遠賢臣,此后漢所以傾頹也。”
——《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》
《出師表》以其真摯誠懇的情感和深謀遠慮的見地而流傳至今。從中,我們不僅能讀到一位賢臣對君主的諫言、一位長輩對晚輩的教導,也能讀到一代名相對天下大勢的分析和思考。
在文中,諸葛亮用一句話概括了漢代的興衰存亡:“親賢臣,遠小人,此先漢所以興隆也;親小人,遠賢臣,此后漢所以傾頹也?!辟t臣與小人,就是臥龍先生眼中影響朝代沉浮的重要因素:先漢的興盛得益于統(tǒng)治者慧眼識人、選賢用能;而后漢的傾覆與統(tǒng)治者輕信佞臣、不辨忠奸也脫不了干系。
關于“賢臣”,漢代的開國皇帝劉邦曾經(jīng)這樣描述:“夫運籌策帷帳之中,決勝于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。鎮(zhèn)國家,撫百姓,給餽饟,不絕糧道,吾不如蕭何。連百萬之軍,戰(zhàn)必勝,攻必取,吾不如韓信。此三者,皆人杰也,吾能用之,此吾所以取天下也?!边@幾句話不僅點明了“漢初三杰”張良、蕭何、韓信的才華和優(yōu)勢所在,更體現(xiàn)了劉邦的知人善任?!坝H賢臣,遠小人”是漢高祖成就霸業(yè)的一大原因。
至于“小人”,包括漢代的宦官和腐敗官僚等。這些特權階層一步步霸占了社會資源,最終綁架了政權,對漢代的滅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。
東漢是中國歷史上宦官最為猖獗的時期之一,其特點相當明顯,即宦官在皇帝與外戚斗爭的夾縫中逐步增強自身勢力,進而把持朝政。東漢末年,在漢靈帝身邊隨侍左右的中常侍有張讓、趙忠等十二位宦官,被稱作“十常侍”。他們閱覽朝臣章奏,把持朝政,而靈帝卻心甘情愿地受制于宦官,甚至公然稱:“張常侍乃我公,趙常侍乃我母。”皇帝與宦官一道盤剝百姓、賣官鬻爵,朝政日益腐敗,最終引發(fā)了黃巾起義。
腐敗官僚也是漢代皇帝“親”的一大對象。漢成帝即位后,荒于酒色,重用“小人”,為王莽篡權、西漢覆滅埋下了禍根。臭名昭著的佞臣淳于長是漢成帝的寵臣之一,憑借諂媚邀寵獲得官職,可謂“進不由道,位過其任”。他把自己的權勢視為待價而沽的“奇貨”,在上位的短短一兩年里,光是地方官的賄賂加上皇帝的賞賜就“數(shù)累巨萬”。在淳于長被成帝信任重用、大收賄賂之際,農民和手工業(yè)者紛紛奮起反抗。起義隊伍橫掃十九個郡國,殺死東郡太守、汝南都尉,震動朝野。西漢王朝這座大廈的崩潰,從某種意義上說,離不開“蛀蟲”淳于長的加速。
“親賢臣,遠小人”,這不僅是諸葛亮對漢代歷史的客觀總結,也是他對劉禪的殷切希望。那諸葛亮“興復漢室,還于舊都”的夢想在劉禪身上實現(xiàn)了嗎?看陳壽的《三國志?后主傳》便可知:“后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,惑閹豎則為昬(hūn,同“昏”)闇(àn,同“暗”)之后?!眲⒍U剛開始做到了選賢任能,但后來聽信于宦官奸臣,就成了昏庸的統(tǒng)治者。而蜀漢在他的統(tǒng)治之下也最終走向了滅亡,諸葛亮所期待的“漢室之隆”也終究化為泡影。
賢臣小人之論,是整個漢代以及三國興亡的縮影,也是中國古代歷史的精辟概括。選人用人是政權存亡的關鍵因素之一,怎樣才能做到真正的“親賢臣,遠小人”呢?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提到:“我們要堅持德才兼?zhèn)?、以德為先,堅持五湖四海、任人唯賢,堅持事業(yè)為上、公道正派”。有了黨的集中統(tǒng)一領導,有了科學的用人之道,有了高素質的干部隊伍,我們黨和國家的事業(yè)才能行穩(wěn)致遠。(沈東方 張寒)
- 上一篇:【海報】向祖國母親表白⑦
- 下一篇:【海報】向祖國母親表白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