組織和人民才是靠山
找靠山,搞攀附,入圈子……近期,《中國紀檢監(jiān)察報》剖析了云南省教育廳原副廳長朱華山、吉林省四平市交通運輸局公路管理處原黨委副書記康鵬程、江西省貴溪市委宣傳部原新聞干事朱英福等反面典型案例。這些黨員干部企圖在政治上“接天線”、攀“高枝”、抱“大腿”,顯然是把心思用錯了地方。
黨員干部作為黨組織的一員,其政治生涯和成長進步,都離不開黨組織的教育與培養(yǎng)。比如康鵬程,大學一畢業(yè)就進入四平交通部門工作,憑著踏實肯干的勁頭,從一名普通技術員成長為業(yè)務骨干和領導干部??爹i程的成長進步是組織教育培養(yǎng)和群眾信任的結果。然而,他卻認為自己的進步全靠“大哥”紀慶貴的提攜和幫助。為謀求快速升遷,他把心思用在拉關系、跑門路上,把精力花在找后臺、尋靠山上。信奉“組織沒有靠山穩(wěn)”“靠本事不如跟對人”那一套,對紀慶貴的“提攜”之恩念念不忘,而對組織的教育培養(yǎng)之恩卻只字不提。最終與“大哥”雙雙身陷囹圄方明白:“我個人成長進步最應感謝的是組織。我個人犯錯誤,最痛心,損失最大的還是組織。”
我們黨從成立之初,就嚴明黨的組織紀律,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凌駕于組織之上。詩人元帥陳毅曾言:“第一想到不忘本,來自人民莫作惡。第二想到黨培養(yǎng),無黨豈能有所作……”黨員干部要明白,有些領導干部在黨員成長進步的道路上給予了一些關心和幫助,但這只是黨組織賦予他的必然責任,不是他個人的私恩施舍;作為領導,也應把選拔干部當作分內之事和應盡義務。倘若將“朝中有人好做官”的封建遺毒奉為圭臬,整天只琢磨人不琢磨事,為獲取領導歡心、進入領導視線,不惜曲意逢迎、溜須拍馬,大獻殷勤、百般諂媚,顯然是搞錯對象。正如朱華山,表面上看,似乎從攀“山”進“圈”中得到了一些好處。然而,把自己的政治前途寄托于依附“靠山”,最終換來的卻是“搞政治攀附,阿諛奉承,看似有利可圖,實則窮途末路”的懺悔。
搞政治攀附,也許會一時風光,但終究是黃粱一夢。朱英福利用所謂“政治光環(huán)”大搞團團伙伙,逐漸形成以他為首的“圈子”,在干部提拔重用、崗位調整等方面,為圈內數(shù)十人向有關領導打招呼,打壓排斥圈外同志,結果卻是圈子崩塌,害人害己。這警示黨員干部,走穩(wěn)從政之路的坦徑并非夤緣攀附,而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修為和能力。與其費盡心思攀附,不如多下功夫攀登,腳踏實地真抓實干,練就過硬本領、贏得群眾認可、獲取組織信任才有進步機會。
往者不可諫,來者猶可追??爹i程、朱英福和朱華山等人已經身陷囹圄,痛悔不已,這警示黨員干部,為了找所謂的靠山、搞攀附而向權貴效忠、為“圈子”折腰,最終換來的不過是夢幻泡影。只有始終把組織和人民這個實實在在的“靠山”裝在心中,以赤子之心,公仆之身,勤政廉潔,造福百姓,常修為政之德,常懷憂黨之心,恪守興黨之責,永葆人民公仆本色,才是黨員干部的職責所系,才能行穩(wěn)致遠。(樂兵)
- 上一篇:從黨史中感悟和汲取理論力量
- 下一篇:把人民至上貫穿抗震救災全過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