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在位置:首頁 > 津廉e語 > 清風時評 > 正文

家鄉(xiāng)的運河

家鄉(xiāng)的運河,就是安徽涇縣境內(nèi)的“青弋江總干渠”——家鄉(xiāng)人習慣地稱作“運河”。它西起溪口大壩,東到紀村電站,全長四十多公里,為皖南最大的人工運河。

涇縣地處皖南山區(qū),江河縱橫,溪流眾多,水資源并不匱乏,為什么還要開掘這樣一條人工運河?原因是上游的陳村水庫大壩建成蓄水后,青弋江流域的流量銳減,全縣近十萬畝農(nóng)田的灌溉和城鎮(zhèn)用水成了難題,開挖一條人工運河就顯得非常必要。在附近幾個兄弟縣的民工支援下,經(jīng)過近六年的艱苦奮戰(zhàn),運河終于在1976年建成蓄水。

運河的建成不僅解決了近十萬畝農(nóng)田的灌溉和城鎮(zhèn)居民的飲用水問題,而且給涇縣增添了一道晶亮而耀眼的景觀。它像一條巨大的游龍,沿著山腳迤邐而行,奔騰不息,一往無前。沿河兩岸,一邊是重重疊疊的山峰和綠樹掩映的山村;一邊是縱橫交錯的原野和青淑秀美的村鎮(zhèn)。運河上架起的一座座拱橋如一道道銀練,連接著兩岸,方便著人們的往來,成了兩岸人民致富的紐帶和追求幸福生活的“使臣”。

運河的水自溪口奔來,滾滾向前,勢不可擋。沿途無廠礦塵渣的污染,無生活廢水的侵害,無竹筏漂流的撥弄,無往來船艇的攪和……河面光光的,清澈純凈。只有汛期山洪暴發(fā)時會渾濁,不過那樣的日子很少。通常情況下,都是碧綠的河水沿著堤岸向東流淌,遠遠望去像一條碩大無朋的翡翠項鏈鑲嵌在涇川大地的脖頸上,閃耀著奪目的光芒。家鄉(xiāng)重視自然的維護和綠色發(fā)展,十八大以來,把生態(tài)建設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,進一步加大了對綠水青山的保護力度。

我特別喜愛流經(jīng)縣城周邊這一段運河的景色。河面較寬,碧水汪汪,鷺飛鳧游,草木繁茂。工作之余,我常獨自一人在河堤上騎行、漫步;生活之暇,也曾和妻子一道手拎竹籃在河埂邊挑馬蘭頭、挖蒲公英。運河對岸,高低百態(tài)的山巒令我興趣盎然、百看不厭,各種各樣的松樹、杉木、果樹、雜樹、毛竹等把群山裝點得滿目青綠。

去年中秋的一個下午,我從運河西邊出發(fā),獨自步行閑逛到河對面。走渴了的我欲進一農(nóng)戶家討水喝,卻聞到桂花的香味,幽香撲鼻,沁人心脾。循香而覓,推開一虛掩著的院門,就瞥見那又粗又壯亭亭如蓋的桂花樹。往里走,還有兩棵高大的板栗樹一左一右地矗立在那兒,像忠誠的衛(wèi)士一樣護佑著主人的家。與此同時,我聽到主人家灶膛鏟聲陣陣,正在炒板栗……

男主人姓王,看上去約四十開外,皮膚黧黑,可模樣還“帥”。雖然素不相識,但見我文質(zhì)彬彬、不像壞人,加之又是路過討水解渴,也便放松了警惕,并且熱情友好地把我請進家。他們家挺大,一棟三間兩層的“小洋樓”,足有兩百多平方米,裝修的也很漂亮。家中干凈整潔,液晶電視、高檔冰箱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。這里的農(nóng)民靠山吃山,加之離縣城不遠,大多比較富裕,生活條件不錯。當我聊起他的孩子時,老王顯得有些激動,說:“有一雙兒女,都在城里上學,大的女孩已經(jīng)讀高中,小的男孩也在上初一,學習成績都很好!”老王的妻子從廚房端出一大碗炒熟的板栗,一邊跟我打招呼,一邊說讓我嘗嘗。我也不客氣,隨手抓了一小把,剝開一粒送到嘴里:“嗬,好香,好甜,味道好極了!”她說:“我們家的板栗和別人家的不一樣,因為旁邊栽了一棵桂花樹,沾有桂花的香味呢。”“喔……”看我一臉訝異的表情,她接著說:“喜歡吃,你就帶一點回去。”說完,立馬找來一個食品袋,裝得滿滿的遞給我。

從老王家出來,陣陣輕風縈繞著我,那從山澗徐來、原野吹來、河面飄來的清新空氣,撫弄著我的面龐,把我撩撥得心里發(fā)癢……

由于有紀村大壩的呵護和保持水力發(fā)電的需要,運河里的水一年四季都不干涸,汪汪的滿滿的,碧綠透明。為了方便人們在運河埂上休閑,近年來河埂上還加修了專供人們騎行和漫步的“綠道”,道旁每隔約百米就擺放長凳?,F(xiàn)在,不論刮風、下雨,不論白天、晚上,在運河埂上跑步、慢走、休憩、騎行都很方便。

晚霞收起它最后一道余光的時候,我才從河邊依依不舍地往回挪。暮色降臨,四周靜悄悄的,惟有汩汩水聲的竊竊私語在空氣中彌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