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在位置:首頁 > 要聞關(guān)注 > 正文

【擔當作為先進典型】讓回家的路不再遙不可及

(原標題:讓回家的路不再遙不可及──記市救助管理站安置教育科查詢員閆世威)

在茫茫人海中,幫助離散的家庭找回親人,猶如大海撈針,難度可想而知,閆世威卻憑著一顆執(zhí)著的心,不拋棄、不放棄,讓回家的路不再遙不可及。在市救助管理站工作30余年,閆世威一直奔波在尋親的路上,他為一個個“迷路”的人找回了親情、帶來了希望。

在救助管理站,需幫助尋找家的人,大多數(shù)是精神疾病患者、智障人員和聾啞人員,他們說不出家在哪兒,有的即使在登記表上填寫了家庭地址,也不一定就是他的家。受助人員張某,來到救助管理站時,詢問其姓名,回答不上來,詢問其家在哪?他不停地說:“張屯、張屯……”在網(wǎng)上搜索全國有好幾個省市都有張屯這個地方,到底是哪個地方的“張屯”?閆世威想出了另一種方法,“你家南邊的村叫什么?東邊的村叫什么?”就這樣,張某的家一下子有了方向,打電話進行核實,離家出走15年的老人終于有家可歸了。

平日里,閆世威的身影總是出現(xiàn)在受助人員的身邊,通過與天南海北的受助人員聊天,反復揣摩方言特點、發(fā)音方式,并進行模仿;他仔細觀察每一類受助人員有哪些共性,并進行總結(jié);他閱讀大量歷史書籍和地方史志,包括歷史上民族的遷徙、流放及姓氏演變等知識……常年的積淀,讓閆世威在幫助受助人員找家時,如同中醫(yī)看病,同樣是“望、聞、問、切”,“望”是觀察,觀察他們的外貌、身材、長相、衣著、神志等情況;“聞”是聽方言、辨口音;“問”是詢問基本情況、外出原因等;“切”是在分析辨別的基礎(chǔ)上尋找切入點。

閆世威自參加工作以來,已為三千多名疑難受助人員找到了親人。閆世威還發(fā)揮著傳幫帶作用,他經(jīng)常對年輕同事說:“人生最幸福的事莫過于闔家團圓,我們的工作就是幫助離散的家庭找回幸福,這需要我們主動作為、敢于擔當,通過我們的努力,當看到一家人久別重逢感人的場面時,你會覺得特有成就感。”(記者 韓雯)